降准降息,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科技创新和资本市场;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和统一房贷最低首付比例,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中国人民银行坚定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强化逆周期调节,优化完善货币政策框架,综合运用利率、准备金、再贷款、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金融总量稳定增长,企业融资成本下降
自动细胞培养系统、蛋白质纯化设备、自动化质量检测仪……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芯生物”)的先进生产车间内,一系列精密的生物加工设备整齐排列,自主研发的创新药在这里生产并走向市场。随着生物技术行业的迅猛发展,微芯生物迎来了快速成长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由于持续投资高端设备和扩大生产能力所带来的资金压力,这对公司的财务规划和长期发展提出了挑战。
企业的资金痛点成为金融服务的重要发力点。在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政策引导下,光大银行深圳前海分行今年基于科技型企业特点创新推出“腾飞贷”业务,一次性为微芯生物提供了3年期1亿元的授信额度,投放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5000万元,并以“固定+浮动”方式计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在金融活水浇灌下,微芯生物加快了自主创新步伐,形成多条原创新药产品线,推动企业各项业务高质量发展。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中国人民银行在2月、5月、7月已先后实施了比较重大的货币政策调整,在货币政策的总量、结构、传导方面综合施策,有力支持经济回升向好。
一系列货币政策推动贷款增长保持稳定态势。截至9月末,我国本外币贷款余额257.71万亿元,同比增长7.6%,人民币贷款余额253.61万亿元,同比增长8.1%。量增的同时,贷款利率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9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63%,比上年同期低约21个基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32%,比上月低约2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约78个基点,均处于历史低位。
金融政策的有力支持,推动企业融资成本下降,经营信心持续恢复,投资活动也有改善。广东惠州某石化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一系列政策的累积效应已在显现,企业融资成本继续下行,公司贷款利率由年初的3.2%降至2.85%,本轮降准降息后财务成本还可能进一步下降,计划将更多资源投入产品研发、市场拓展及人才引进等领域。获得全国首笔科技创新再贷款支持,让合聚高分子材料科技(广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聚公司”)负责人雷彩红喜出望外,“对于我们这种初创期科技企业来说,需要大量资金用于支持技术升级、生产扩张,多亏了国家的金融政策支持。”
作为一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合聚公司所研发的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及光电领域,市场竞争优势较大,而由于该公司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想获得融资并非易事。
今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后,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积极部署、主动对接,运用“善新贷”纯信用、全流程线上的产品优势,为合聚公司提供810万元信贷资金支持,成为全国首笔符合申报条件的科技创新再贷款,后续企业还能享受财政贴息,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为了让更多科技型企业、工业企业知晓再贷款政策工具及配套金融服务,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还与当地人民银行、科技厅等携手,在佛山、中山、惠州、东莞等城市举办多场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再贷款、“技改服务地市行”活动。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着力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加大对科技创新和设备更新改造的金融支持,引导信贷资源更多流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3.88万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0%。“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为4.26万亿元,同比增长13.5%。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2.90万亿元,同比增长14.5%。以上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数据显示,宣布设立政策工具的9月,沪深股市股票成交量大幅增长32.7%,而此前8月份成交量下降15.3%。9月下旬以来,外资净购入境内股票总体增加,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的意愿进一步增强。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回应群众关切,调整住房限购政策,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抓紧完善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10月25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对符合条件的存量房贷利率进行了批量集中调整。调整的存量房贷包括首套、二套及以上,对于加点幅度高于-30基点的存量房贷利率,将统一调整到不低于-30基点。对于部分城市仍设定了新发放房贷利率政策下限的,调整后的加点幅度需不低于下限。
这是银行业积极落实9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和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倡议而实施的调整举措。“一觉醒来,每月利息少了近千元。”北京的张女士家住在五环外,贷款申请时是二套房,当时正赶上了利率高点。10月25日早上,张女士收到建设银行发来的短信提醒,得知自己房贷利率已经调整成功,她马上在手机银行查看结果,自己的房贷利率直接从5.25%降到3.95%,每月还款利息节省约970元,一年就是1.1万多元。
据测算,本次调整后,预计存量房贷利率将平均下降0.5个百分点(50个基点)左右,总体上平均每年将能节省利息支出约1500亿元,惠及5000万户家庭、1.5亿居民。“此次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购房者负担,有利于提升消费能力。”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此次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力度大、受惠面广,普通购房者还款压力减轻带来可支配收入增加,可用于满足更广泛的消费需求,提振消费信心。同时,存量房贷利率下降后,购房者对买房后新老房贷利差继续拉大的担忧有所减轻,有助于释放刚性购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不仅是存量房贷利率调整,近期,多项金融政策加力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人民银行基于自身的职责,优化调整了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四项房地产金融政策,从金融宏观审慎的角度支持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化解和健康发展。金融监管总局表示,将进一步优化完善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融资机制,做到合格项目“应进尽进”,已审贷款“应贷尽贷”,资金拨付“能早尽早”。
记者了解到,近期,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等房地产政策出台后,一线城市新房、二手房带看量和成交量明显上升。董希淼认为,近期房地产支持政策出台改善了居民购房预期,叠加各地政府因城施策,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
潘功胜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聚焦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加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逆周期调控力度,提升金融支持政策的精准性、有效性,为经济稳定增长、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稳步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促进经济动态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