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Mn2无缝管消息:像越南、泰国、柬埔寨、印尼等东南亚国家,以及非洲甚至拉丁美洲国家等,都在举办投资产业园区,大量地生产服装、鞋帽、家电、家居、电子玩具等,在世界市场上同中国形成竞争关系。当中国出口出现负增长时,越南的鞋类生产、服装类生产出口却分别增长了40%到70%以上。在需求增长不明显的同时,供给又被替代,这就是为什么国际环境转好以后对中国的需求不明显的关键所在。
现在中央对中西部地区城市的非正规就业居民和农民满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补助55元,东部地区是27.5元,建议对中西部地区的补助标准可以提高到100元,东部50元。每月给55元养老保险,没法保证他们过上体面的养老生活,给100元也达不到体面的标准。把钱补助给穷人,最能带动消费,因为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高。而且,穷人最容易满足,政府应该用“小支出”换“大稳定”。这是加法建议。
建议加大对企业和居民的减税力度,在营改增扩围基础上,可适当降低一些进口日用消费品的关税和消费税。中国人现在把钱拿到国外消费去了,一个LV包八九百美元,到国内卖上万人民币以上,我们能不能将这些奢侈品的关税、消费税降低一些,让国人在国内买,把钱花在国内,拉动内需。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减少对企业的行政性收费项目。去年行政收费减少了30多项,能不能再继续减少?还有建议对去年8月1日对小微企业减免征增值税的政策进行调整。我做过调查,小微企业每月营业额两万元以下的,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超过两万,能不能调整为3万元,月营业额在3万元以下的享受这种政策。对于城乡居民个人来讲,能不能将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从3500元调到5000元,通过这个政策刺激消费。
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自主增长动力不强。信心不足,需求不旺盛,产能过剩,成本上升,金融支持不足,公共服务缺乏等,都制约着实体经济增长。当前,在实体经济层面,企业家对经济形势的感觉与宏观层面的观察有较大差别,这与企业目前遇到的发展难题没有得到根本缓解有直接联系。在今年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不大前提下,适当再扩大一些债券发行规模,用于保障住房、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贫困落后地区交通设施、重大水利设施、节能环保、社会事业建设等领域。
在社会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两高一低”产业淘汰将挤掉GDP增长中的粗放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向海外转移也将使GDP减少一部分。同时,政府为了防止金融风险,实际上采取了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这里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今年以来为了应对影子银行或金融风险实施去杠杆化政策,控制信贷投放,使得信贷资金在基层显得偏紧。有许多中小企业明显感到资金吃紧,资金缺口多在50%以上。另一方面是受既有金融体制限制,信贷资金在宏观面、虚拟经济、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里面循环,很难传递到底层,传递到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手中。防止金融风险去杠杆化,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给经济增长带来了影响。
我国经济增长已经连续17个季度,即从2010年第一季度开始到现在出现了趋势性回落,今年第一季度增长7.4%,是第17个季度出现增长率趋缓。从几组宏观数据看,还看不出来经济增长会出现明显上升趋势。不过,目前经济增长还是在政府的合理预期区间之中。我认为今后几个季度影响经济增长有几个挑战因素需要关注,这几个因素将会对经济增长带来深刻影响。
从国际看,发达经济体的公共消费和私人消费目前动能偏弱,影响了中国的出口增长。欧债危机、美国的财政赤字导致发达国家政府纷纷压缩公共需求。私人消费也没有明显上升,普索公司对欧洲13个国家的调查显示,2014年有79%的受访者对新一年的消费愿望是降低的,储蓄愿望是增加的。这种公共需求的收缩和私人消费的不景气通过乘数效应影响中国的出口,因为对发达国家的出口占中国出口比重在49%左右。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在温和上行,对中国外需增加不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