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 20crmnti钢管厂检测员得知消息指出,攻关专家运用多个模型系统,分析了2000年—2017年气象条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由于气象条件的年际差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PM2.5年均浓度的波动幅度可达10%,个别城市可达15%;由于气象条件的月际差异,城市PM2.5月均浓度的波动幅度可达30%以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徐祥德,中国气科院大气成分研究所所长王亚强,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柳艳菊等组成气象攻关团队,对这一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
徐祥德介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位于太行山东侧“背风坡”和燕山南侧的半封闭地形中,受青藏高原大地形“背风坡”效应所导致的下沉气流和“弱风效应”影响,冬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显著的下沉气流区,这不利于大气对流扩散及污染物清除。这个地区是我国冬季大气污染最重、季节差异最为显著的区域,PM2.5浓度冬季普遍偏高,污染最重,秋、春季次之,夏季最轻。
据 20crmnti钢管厂检测员表示,“从目前统计分析结果来看,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符合以下条件时容易产生本地累积型重污染:风速小于2米/秒,对污染物水平扩散极其不利;大气处于静稳状态,垂直扩散能力较差;近地面逆温,混合层高度低于500米;大气相对湿度达60%以上,导致气态前体物向颗粒物加速转化。”徐祥德说,“在空气污染过程中,污染累积到一定程度后还会导致气象条件进一步转差,重污染和不利气象条件之间形成显著的'双向反馈’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