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12月24日消息(记者吴善阳)创业传承130年,肇始于江南制造局炼钢厂、汉阳铁厂的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实现了钢产量从零到亿吨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从无足轻重到全球钢铁首位的历史性跨越。昨晚,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在沪宣布,其实现了年产钢超1亿吨的历史性突破。
在23日晚举行的纪念中国宝武130年大会上,中国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德荣表示,中国宝武正在构建以绿色精品智慧的钢铁制造业为基础,新材料产业、智慧服务业、资源环境业、产业园区业、产业金融业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优化行业秩序、引导行业发展,积极推进联合重组、整合融合,加速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初步构建了具有宝武特色的现代公司治理体系。今天的中国宝武,是中国近现代钢铁工业的历史传承者、中国今日钢铁工业之集大成者、中国乃至全球钢铁业的未来引领者。

纪念中国宝武130年大会现场(央广记者 吴善阳 摄)
中国宝武吸纳了宝钢、武钢、马钢、八钢、韶钢、重钢、鄂钢、太钢等企业,形成了中国“钢铁航母编队”,在最新公布的《财富》世界500强中排名第111位,位列全球钢铁企业首位。
回望历史,筚路蓝缕。1890年秋天,中国第一家炼钢厂——江南制造局炼钢厂在上海诞生。1890年12月23日,汉阳铁厂奠基。江南制造局炼钢厂和汉阳铁厂的相继诞生,是中国近代钢铁工业起步的标志,也是中国宝武的历史起点。1938年,汉阳铁厂和上海炼钢厂(前身为江南制造局炼钢厂)内迁重庆,成为重庆钢铁的前身。从上海到汉阳再到重庆,中国近代最早的两家钢铁厂融为一体,使中国钢铁工业的血脉在这里得以延续。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新疆军区后勤部钢铁厂(八钢的前身)创建;1953年,马鞍山铁厂(马钢的前身)兴建;1955年,武钢开工建设;1958年,湖北钢铁厂(鄂钢的前身)破土动工;1966年,韶关钢铁建成投产;1969年,九四二四工程(梅钢的前身)开工建设。1978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新中国冶金工业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技术最新的宝钢工程在东海之滨打下第一根桩。1998年,上海地区钢铁企业实施联合重组,宝钢集团成立。2004年,武钢与鄂钢联合重组。2007年后,宝钢集团相继重组八钢、德盛、韶钢。中国钢铁工业加速发展、做优做强,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迈进、从引进到引领的飞跃。
进入新时代,2016年宝钢集团与武钢集团实施联合重组,成立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中国宝武对马钢集团实施联合重组,并对重庆钢铁实施实质管理。2020年,中国宝武又开始与太钢集团联合重组,成功托管中钢集团。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中国宝武矢志以钢铁报国的使命担当,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谱写钢铁强国的崭新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