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钢总产能在11.4亿吨,2014年年化粗钢产量超过8亿吨,实际产能利用率仍不足80%,过剩产能超过3亿吨,处于严重的钢铁过剩阶段。受此影响,钢价低位难起,不断探新低,钢企盈利不断下滑,20crMnTi钢管厂怎么实现扭亏增利成为当前钢厂最为头疼的事情,特别是一些钢贸商和中小型民营钢厂,更是还在为了“活”下去而寝食难安。中央和各级政府也在不断的出台相关调控、救助措施,比如淘汰落后产能、环保治理,加大铁路、棚改等重大项目投资以求消化产能等;然钢铁市场依然没有回转的迹象。不断的政策刺激、激励,是乎成了鸡肋。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钢铁行业的炒作空间已经收窄;钢厂加大直供、钢铁电商平台分销等渠道瓜分了大量的实体市场份额;现货市场的交投已经很难指引整个钢铁产业的方向。更为重要的是,银行对钢贸限贷、对钢厂抽贷,已经使得钢铁行业内部资金水平处于长期的紧张状态;市场主要参与者--钢贸商群体,多数只能依靠自有资金进行市场经营,极大的限制了市场自主活动运作能力。
以为国家是为了救助钢铁产业,调控钢铁产业?实则不然,国家近些年来越来越重视环保,实际上是为了改善民生需求;作为环境污染的重点产业,钢铁行业的污染重点在哪里?无疑使缺少环保设施的中小型钢企、特别是中小型民营钢企;而20crMnTi钢管厂是利用环保重拳打掉这一批环保不合格的民营钢企,难道钢铁总产量就会下降吗,会因此而平衡当前的供求矛盾?我国的主要钢铁产量都集中在大中型钢厂手中,而这类占据我国钢铁生产的大半江山的钢企,环保设施相对是到位的;因此再怎么淘汰,也难以淘汰到他们身上,只不过是大幅增加环保成本而已,反而有助于提高钢价水平。另一方面,中小民营钢厂数量虽多,但本身产量就有限,会快速的被早已等在一旁的大型钢厂接收,要知道,我国的钢铁过剩产能、闲置产能,绝大多数都集中在这些大中型钢厂手中,高达3亿吨的储备产能正在一旁虎视眈眈。
钢材市场早已成为买方市场,终端需求的选择多样性、上游供应却还停留在低级的同质化竞争阶段,恶性的价格竞争不可避免,也必然将是一段痛苦的蜕变过程。这个过程,也是我国钢铁行业从之前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向市场化精细经营的转变过程。20crMnTi钢管厂以此来赢得市场、在竞争中领先一步。以往的政策救市,那还仅仅只是粗放发展阶段的浅显之道;不自我蜕变,眼睁睁的瞪着国家政策的帮助早已不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