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十二五”之后,针对国内外的经营环境和鞍钢集团的自身情况,鞍钢在企业增长模式上突出做强,突出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驱动力来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发展理念。鞍钢提出,到2015年,全面实现盈利,跻身钢铁行业前列,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新产品贡献率达到25%,非钢收入占比达到30%以上;到2020年,成为企业素质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和盈利水平行业领先的绿色和卓越服务商,销售收入达到3000亿元以上,主要钢铁、钒钛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技术创新贡献率达到30%,非钢收入和利润占比达到50%以上。
为了实现这一总的战略目标,鞍钢在做强精品钢铁、做大资源优势、打造特强钒钛、壮大非钢产业、着力技术创新、拓展跨国经营等6项业务战略上明确了各自的发展点。与以往不同的是,鞍钢首先调整了总部的职能战略,完善了总部开展集团战略管控的职能定位,建立了两地区域公司,以保证这6项业务战略的切实展开。
在打造特强钒钛方面,攀枝花钒钛矿未来的综合利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钒钛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领域、高强抗震钢和钢结构住宅领域、绿色城镇建设当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为了尽快打破钒钛矿的应用技术“瓶颈”、加快综合利用的步伐,鞍钢集团成立了钒钛矿资源综合利用推进领导小组,从集团公司层面专门负责钒钛矿综合利用的推进工作。
面对两广新项目即将投产可能带来的市场冲击,鞍钢预先做好应对方案,调整市场布局,加强“产销研”一体化队伍建设,改革由销售部门统一销售钢材的体制,更多地发挥生产厂的作用,向更高效的事业部制过渡。
在做强精品钢铁方面,对鞍山本部、鲅鱼圈、攀枝花、西昌等7大生产基地进行产线清理和管理挖潜,重新考量7大基地的品种、规模、物流量、排放量与环境容量的关系,完成向绿色发展、集约发展的发展方式转变。鞍钢将以8大碳钢系列产品和军工特钢系列产品成为国内领先产品为战略落脚点,着重对汽车用钢、家电用钢产线进行升级完善,打造专业的生产线;以高强度、轻量化为技术推进方向,保证铁路、造船和海洋工程集装箱等品种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居第一位。同时,鞍钢着重增强为客户服务的意识,完成由生产向服务的转变。为实现这一根本转变,鞍钢进一步加强与下游产业的前期介入合作,加大联合实验室、钢材剪切配送线的建设力度。
在做大资源优势方面,我们首先要对未来国际铁矿石价格下跌可能对鞍钢等国有矿山造成冲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未来的整个成本有所把握,使矿山企业在铁矿石价格下降时依然具有盈利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世界级矿山企业。考虑到未来的竞争,鞍钢早就开始了对铁精矿产品的深加工。为了适应环保的要求、实现绿色发展,我们会加大对球团产品的投入,因为相对于烧结矿,球团矿的能耗更低、污染排放量更小。
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很重要的内涵是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的转型,这必然导致企业在战略上进行调整。“十一五”期间,鞍钢提出,在长大方式上由以投资新建为主向投资新建与兼并重组并重转变,在产业布局上由内陆向沿海转变,在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上由技术引进的追随者向技术创新的领跑者转变,在产品结构上由单一产品输出向技术和管理输出转变。这个时期,鞍钢基本上完成了由大向强的过渡,提出不再以单一的新建钢厂为企业发展动力。
未来,鞍钢将进一步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和产品创新的力度。尽管近年来鞍钢的新品种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已超过20%,但单品种增值部分与其他企业还有差距,还要在科研投入、管理和满足用户潜在需求等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