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次改革均大幅提高了经济潜在增长速度,本轮改革估计将提高潜在GDP增速1-2个百分点。改革将优化产业结构,服务业增长空间将得到释放,预计三次产业的结构将从目前的10∶45∶45转变为2023年的8∶40∶52。突出强调“改革创新”基调一致的是,这次会议对经济增速也有了新的提法。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
“中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期、转型升级关键期,需要更深入地认识生产总值增速,并且把这种新认识通过政绩考核的指挥棒来确保实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
稳中求进与改革创新必须同时推进,两者并重。这是因为,任何改革举措的落实,都离不开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稳定的社会环境;而要实现更好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就必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大转方式调结构的力度,充分发掘经济增长潜力。 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认为,改革对短期经济增长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减杠杆、去产能,无疑对经济增速影响是负面的,特别是短期对增长影响会立竿见影。但这种阵痛长期而言是有利的,它降低了未来经济的“尾部风险”,增强了宏观的稳定性。
“今年会议的最大关键词是‘改革创新’。”广东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虽然延续了去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但同时强调要坚持“改革创新”,并要求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这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之后,我们的经济社会各项工作都要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最核心的是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促进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同时,要积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勇于突破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转方式调结构、促民生改善。
“合理增长”是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增长,目前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水平在7%-8%之间,因此,合理的增长应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实际阶段的增长。经济要保持合理增速,是为了稳定社会就业,改善民生。顺利推进改革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也需要一定的增速。但同时,要加大转方式调结构力度,以此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所以,经济增长要合理适度,要与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协调均衡。值得注意的是,中组部近日已经印发了《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