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是个高污染行业,钢厂的越来越多导致了环境问题的严重,产能过剩十分的严重,一时间钢铁产业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当前,环保正日益成为钢铁行业调整产业结构和化解过剩产能的重要抓手。《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预测,“十二五”期间,环保投资需求约为3.4万亿元;《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节能环保产业或将成为钢铁行业发展非钢的新思路。
20crmnti钢管厂钢铁发展环保潜力巨大
钢铁行业在焦化、炼铁、炼钢过程中产生的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都可以综合利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污染是利用水平和技术水平不高所产生的问题。回收钢铁生产中的污染物资源,既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产生了经济效益,又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例如,炼铁、炼钢产生的热能,高炉煤气产生的电能,都可以上网入户,供应社会。同时,钢铁生产可以考虑采用可燃生活垃圾代替冶炼用煤。节能环保产业属于相关产业,进入门槛较低。周宏春指出,钢厂有能力处理好污染问题。并且,钢铁节能环保有着良好的政策环境,既可以节能减排,又可以服务社会,很有发展潜力。企业可联合地方政府,在节能环保领域共建、共赢。不过,周宏春提醒钢铁企业,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也要避免“一窝蜂”,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发展何种技术,以免出现新一轮的重复建设,造成产能过剩。
鞍钢矿渣开发公司经理苏兴文说,“循环经济产业一方面可以实现节能减排,另一方面将给钢铁发展带来新的商机。除了常规的冶金渣、尾矿和尘泥等,苏兴文还将目光对准了熔融渣热能。据实验测算,每千克1600摄氏度的钢渣含有2000千焦热量。目前,该公司已实施利用脱硫渣罐余热取暖项目,减少能源浪费。包括从何处切入节能环保产业,20crmnti钢管厂钢铁企业必须关注。”周宏春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曾总结了60种循环经济模式,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一是纵向延伸,即上游废物变成下游原料;二是横向耦合,即能源、化工、环境、建材一体化;三是园区布局,用以降低废物交换和能量共用成本,其核心是物尽其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我国钢铁企业已经进行了诸多探索。“钢铁企业发展非钢产业要面对外部市场,在服务主业的基础上,实现独立发展。”郭建双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唐钢对非钢产业进行了重新定位,要求“推动非钢企业全面参与外部竞争”。同时,该公司正在探索建立具有行业特色的体制机制和经营管理模式,组建了新事业公司,对冶金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进行再循环利用,并谋划了多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以超细粉为例,它就是“三废”之一的水渣经过深加工的产物。
重钢实行母子公司体制,母公司为投资和资本经营中心,子公司为利润中心,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市场竞争主体。“用社会的资金和技术为重钢服务。”重钢经济运行处处长王锡萍表示,钢铁主业面临环保投资大、资金需求多的困难,有限的资金要用在“刀刃”上。以重庆中节能三峰能源有限公司为例,它由重钢集团和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合资组建,技术、资金主要来自中节能。
总体来看,由于各个钢铁企业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发展环保产业的模式还有待探索。业内人士提醒,钢铁企业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现实条件,科学评估新进产业存在的风险,统一规划,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
节能环保技术升级改造、更新需要一定的投入,但与产出价值对比,绝对是值得的。作为全国首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试点企业,唐钢一直致力于节能环保水平的提升。尽管升级节能环保技术须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和力量,但带来的影响力和深层次价值远远超过了投入,综合效益非常明显。
重钢节能环保产业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也在不断投入。重钢集团旗下的环保产业公司积极探索钢渣、转炉除尘灰等冶金废弃物的深度处理和高效利用,力争十二五末实现销售收入达到6亿元的目标。环保产业特别需要技术的发展。只有依靠技术创新,才能在提高钢铁环保水平的同时创造利润。否则,就无法提高效益和生产率,企业就会被淘汰。
苏兴文则将关注点放在了技术输出上。他希望,非钢产业能够建立专业化技术平台,大家共同讨论,实现非钢技术标准化并进行推广。他介绍,鞍钢矿渣开发公司已经走在了这条道路上,参与了钢铁渣“复合粉”国家标准制定。该公司“十一五”期间完成的5项冶金渣处理工艺及高附加值产品开发项目,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并被列为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点推广项目。
郭建双也表示,唐钢组建的第23家公司将是能源科技公司,包括合同能源管理、低压余热蒸汽发电、烧结余热双源联合发电、水资源综合利用等节能环保技术在内的先进项目和经验,以技术或服务模式输出。唐钢目前有一批行业领先、前瞻性强的技术和工艺,如果能够做到节能环保服务输出,将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