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行业困境必须要经历从“痛苦到自信”的过程。作为中国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的钢铁产业,对中国经济的关联十分紧密,宏观经济的一举一动都会波及钢铁,舆论对钢铁行业的高度关注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即使是在钢材需求低迷之际,国外某些机构、企业、人士、舆论仍不乏有“乐观预期”(主要表现在钢铁原料方面);也有“悲观判断”(主要表现为贬低中国钢铁)。其实,各种言论背后或有着错综复杂的利益盘算。对于这一切,我们都需要冷静看待,不轻易兴奋,更不必恐慌。对于涉及钢铁行业的各种重要“敏感信息”,我们既要保持高度关注,更要善于甄斌真如今,也许我们都在深刻反思着每当钢价暴跌或暴涨之际,我们自己曾经反复强调的“政府不要干预市场,要靠市场调节供需”之观点能否在实践中获得验证?当今,数量过于庞大的钢贸行业、产能过剩而集中度低的钢铁行业所呈现的“生产和流通”之弊,已经殃及到了所有“当事者”自身。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钢厂还是贸易商,现在已经开始主动“调整自身”了。
……
中国经济基本面不会一夜之间变脸,忧患意识和悲观主义是两种性质;中国钢铁前景未必一片光明,更未必一片黯淡。
中国钢铁前景如何,取决于今天的选择。只要我们施以乐观的心态、忧患的意识、辩证的思维,努力迎刃化解矛盾,中国钢铁一定仍是充满巨大潜力的。 |